法治日报头版:打响法治文化建设“上海品牌” 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即将拉开序幕 (2024-05-08) 来源:法治日报
“夫妻之间,财产问题,请教这位专家;子女之间,遗产问题,你好寻他帮忙……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是我们上海人的强项。”近日,这首为上海法治文化节量身定做的mv在电视和网络上广为传播,寥寥几句歌词,道明了法治与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
5月9日,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将正式拉开序幕。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聚焦法治文化引领力、生命力、影响力三大主题,推出50余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与优秀活动。
“法治文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市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也是彰显上海城市文化品牌的核心标识。”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坚勇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上海积极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找准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两年前首次创设了上海法治文化节,旨在充分展现人民城市的法治魅力与核心竞争力。其在宣扬法治精神、培育价值信念和规则意识方面发挥的浸润作用,
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法治之基。”
赓续红色基因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幸福,这个使命我们要担起来……我坚信,今天在上海亮起的灯火,定会成为中国革命的火种……”近日,情景剧《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诞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准备在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开幕式上首演。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全面阐述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纲领、组织和纪律,具有党章的初步体例,为后来党章的制定完善奠定了基础,也为此后百年来我党制定党内法规提供了范本。情景剧讲述的就是纲领诞生的全过程。
一大会址、二大旧址、四大遗址、又新印刷所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这些隐藏在上海里弄小巷的旧址、遗址,每一处都尘封着一段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其中不乏我党各个时期推进法治建设的历史印记。据统计,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仅“五四运动”到上海解放这段时期的各类红色资源就有612处,包括旧址、遗址497处,纪念设施115处。
近年来,从“史海寻迹”到“保护利用”,再到“赓续传承”,上海下好“三步棋”用好用活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一大批红色法治文化阵地、精品节目和优秀作品如雨后春笋。
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将“赓续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基因”作为重要主题,广泛开展法治主题征文研讨、法治文化圆桌沙龙等多种沉浸式学习宣传活动;及时发布红色法治文化打卡路线,展现红色法治阵地建设成果;大力举行中学生宪法法律知识竞赛、高中生法治辩论赛,推出法治剪纸、法治戏曲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牵引力。
此外,上海还将依据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工作方案建立首批“红色法治资源名录”,做好红色法治资源的有序挖掘和保护利用工作。
“我们通过激活红色资源的‘法治基因’,积极发挥其价值塑造、精神支撑和铸魂育人的功能,以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上海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言浩说。
打造法治盛会
徜徉在苏州河(普陀段)的“半马苏河”法治绿廊,市民们既能欣赏美丽河景,又能领略法治典故、猜猜法治字谜……据悉,第二届上海法治文化节注重沉浸式体验,要求形成市、区、街镇和社区四级响应机制,打造“全市搭台、各区发力、街镇行动、社区亮相”的法治文化建设大格局。
“法治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听听讲座、看看节目的层面上,而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走进阵地、步入空间,成为其中的体验者、亲历者和参与者。”上海市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张婷婷说,“上海法治文化节重在共建阵地、共创载体、共谱作品、共享成果,通过持续提升活动的互动感、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其中的创新力、辐射力、浸润力、影响力和生命力。”
为此,上海法院系统将组织“大众观察团”集中打卡各具特色的法庭,上海警方将开展“汪汪队,集合!”走进警营体验活动,市绿化市容局将开展“法治之路繁花朵朵”法治文化集市活动,市农业农村委将开展长江口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各区也将统一开展法治文艺惠民活动、“民法典宣传月”普法志愿活动、“法”式打卡活动等,将法治盛会开进大街小巷、开到村口田头,此外还将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将“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始终。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本届上海法治文化节致力于探索长三角法治文化共建共享新机制,将首次建立长三角法治文化共建共享联盟;举办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论坛暨上海交大凯原法学院实训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开展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法治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长三角民办高校法治公益广告征集大赛等。
法律科技赋能
走进宝山区科创法律服务创新中心,一个个重点项目、重要课题、重磅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新近揭牌成立的宝山泛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因其首创“法律 科技 调解 保险”的全新模式,被誉为“非传统”解纷平台。宝山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一欣说:“我们通过探索项目引领、数字赋能、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把法律科技的研发应用提升到法治文化建设层面,广泛应用于普法和依法治理,推动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生产充分融合。”
今年初,上海市司法局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法律科技应用和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了5个方面共21项工作任务,旨在通过法律科技赋能提升法治建设水平,提高法治文化辐射力和浸润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法律科技赋能法治文化建设,增强普法工作的创新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培养的行动力,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为此,青浦区创新“ai法治青浦”,依托ai大模型打造法律咨询和法治宣传智慧平台;闵行区全网首发“晓法数智”法宣平台推进普法工作;奉贤区加大数字法宣的应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数智素养。
此外,“法治上海”微信公众号将发布普法垂直大模型试点应用;打造“ai数字人”普法客厅,变被动普法为主动普法;头部生活服务平台和电商平台app将设置普法专栏,实现“指尖上的精准普法”。
“从法治文化研究到法治文艺创作、再到法律科技应用,上海法治文化节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传承发展为基础、丰富载体为依托、推进实践为重点,持续打响法治文化建设的‘上海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样本’,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吴坚勇说。